Healthy way for you 养生之道

Collection of various type of info including text, photos and videos. Contents come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none of the materials I claim as my property. If any content belongs to you, please consider it an honour that is worthy enough to be shared. No copyright infringements are intended!

Tuesday, August 13, 2013

心脏搭桥大夫要失业了

一位居住在伦敦的人的亲身经历。

他去巴基斯坦开会的时候,突然胸口剧痛,后来被医院验出来,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

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去看一位回教国家古法治疗师(Hakim)。 这位 Hakim 让他自己在家中做一个食疗,他吃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他回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发现三条血管干干净净,原来堵塞的地方已经全通了。

他是一位虔诚的回教徒,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他把自己的经验放在网上分享,他的前后两张血管照片也放了在网上,在照片中,服用食疗之前与之后的分别连普通人也看得出来。

材料:
一个半柠檬
二大块姜
三头蒜
一小瓶苹果醋

做法:
1. 蒜头去皮,姜去皮切小片,一起放入榨汁机榨汁,或者放入搅拌器打成浆,用网布隔渣,手绞出汁。
2. 将蒜头、姜汁放入瓦煲,加入柠檬汁与苹果醋,大火滚,小火慢煮,不要盖锅盖,让水份蒸发,大约需要半小时,剩下大约一半汁液。
3. 温度降下后,加入蜜糖,仔细搅匀,蜜糖需要很多,主要是令汁液容易入口。

将成品存在有盖的玻璃瓶中,放入雪柜。每天早饭前空肚服用一汤匙。

吃上一个月以后去医院做次检查,会发现血管干干净净,堵塞的地方已经全通了。打通血管绝密配方,给亲人试试!

Tuesday, January 15, 2013

揭秘高尿酸不为人知的一面

揭秘高尿酸不为人知的一面

2012年11月28日 新闻晨报 作者:解雯赟

在代谢性疾病这个大家族中,原本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辈”近年来出镜率甚高,它就是高尿酸。对医学知识了解得多一点的人,或许知道它是导致痛风发作的直接原因。但是,高尿酸还有不为人知的更为危险的一面——诱发肾功能减退甚至尿毒症!对此,本刊请教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彭艾教授。


让人既爱又恨的尿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遭受代谢性疾病困扰的人越来越多。基于这样的情况,血尿酸水平检测已成为体检的常规项目。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的上限是416微摩尔/升,女性为357微摩尔/升。血尿酸的水平是不是越低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过去在人们眼中它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代谢废物。然而自从1981年的一项意外发现之后,人们对尿酸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来,尿酸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人类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极高,几乎是很多其他哺乳动物的10倍以上。正是有了尿酸的强抗氧化作用,人类的寿命才显著高于其他多种哺乳动物。有人甚至认为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尿酸扮演了维生素C的角色(很多低等动物自身都能合成维生素C,而人类及某些高级灵长类动物不具备这一功能)。医学统计也已经证实:血尿酸水平高的家族,罹患癌症的几率相对较低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过高的尿酸水平也会让人体不堪重负。症状显著者会遭受痛风的折磨;无症状者,高尿酸在悄无声息间吞噬着肾脏的健康


尿酸高:内部矛盾是大头

对高尿酸血症、痛风防治知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尿酸水平高和贪嘴脱不了干系。因此,在他们看来只要严格控制饮食,就能减轻乃至彻底消除疾病的困扰。在肾脏风湿科专科医生看来,这样的观点只是一厢情愿。

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彭艾教授介绍,生物化学已经完全揭示了人体中尿酸的来源——其中的20%来自于饮食,海鲜、酒类、肉类、浓汤、菌菇类等,是血尿酸的重要“供应商”;余下的80%则来自于人体自身的合成。生命能够得以维持,新陈代谢是最根本的动因。每天人体中都有大量细胞衰老死去,细胞残骸不断分解,细胞核中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就是尿酸

由此可见,“内部矛盾”才是导致尿酸升高的大头。这一生理基础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基本思路——轻症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控制乃至消除症状;但中重度患者,必须通过用药才能将尿酸降至理想的水平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更危险

相比“高尿酸血症”这一拗口的名词,人们对痛风的认知度更高。血液中尿酸水平持续升高,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尿酸就会在人体的小关节、耳廓等部位沉积下来,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尤其受尿酸结石的青睐。和磷酸盐、碳酸盐结石不同,尿酸不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自身就能形成结晶。在结晶的不断刺激下,患者会遭受剧烈的疼痛,有时甚至连手摸、穿袜子,都会让人痛不欲生。但是,这种痛来得突然走得也快,就像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故而得名“痛风”。

对于引发剧痛的高尿酸血症,人们比较敬畏,然而临床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只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血尿酸水平超标,平时并没有任何疼痛等不适。这些患者往往不把病情放在心上,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等到痛了再去治也不迟。殊不知,沉默的杀手更危险

彭艾教授指出,尿酸除了会在关节、耳廓等部位沉积,也会侵犯肾脏中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可在悄无声息间逐渐损伤肾功能。有人也许会说:“我每年体检都查肾功能的,尿素氮和肌酐都是正常的,肾脏应该没有问题的。”这完全是对医学的无知。尿素氮与肌酐衡量的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而尿酸结石早期主要影像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人体浓缩尿液的能力下降。如果睡前没有大量饮水,同时也无前列腺疾病的困扰,却依然夜尿频多,这就是痛风肾病的典型标志。等到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到影响,病程已经发展到晚期了


先做尿样化验再选择药物

面对高尿酸的步步紧逼,采取鸵鸟政策显然是自欺欺人,在出现严重并发症之前积极实施医学干预方为上策。谈到高尿酸血症、痛风用药,临床上有很多误区,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错误地使用抗生素。痛风的典型症状就是足部小关节红肿疼痛,与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类似,因此不少患者都会自行口服抗生素。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痛风的炎症反应并不是由感染引起的,所以服用抗生素对改善症状没有任何作用;更何况一些抗生素有阻止尿酸排泄的作用,甚至会使症状更趋严重。只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才是正确的选择。“非甾体抗炎药”一词读起来十分拗口,其实这是临床常用的一大类药,当感冒、发烧、头痛、牙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时,使用这类药物能很快缓解症状。因此,它们对于痛风急性发作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它们的药理作用仅仅是针对炎症反应,对于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高尿酸血症,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急性症状得到缓解后,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减少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在不少人看来,这两类药物的区别不大,反正都能降低血尿酸水平,随便用一种就可以了。这样的观点十分有害,专科医生提醒:必须先检测24小时尿尿酸水平,才能决定用何种药物

血液中的尿酸最终是通过肾脏的滤过作用排出体外,检测24小时尿液中总的尿酸含量,能够对人体排泄尿酸的能力作出准确的评价。如果24小时尿尿酸总量小于3.75毫摩尔,说明人体排泄尿酸的能力下降,故而应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等药物;若24小时尿尿酸总量大于3.75毫摩尔,说明人体排泄机能是正常的,导致高尿酸的原因是内源性合成过多,因此要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呤醇等药物。


专家名片

彭艾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主任医师。医学专长:蛋白尿的鉴别诊断,糖尿病肾病、药物毒物肾损伤的诊治。


阅读延伸食物口味越重越“危险”

尽管外源性嘌呤只是引发高尿酸血症的次要因素,但痛风急性发作及尿酸水平严重超标的隐匿型患者,还是应该管住嘴,避免摄入高嘌呤含量的食物。要搞清究竟哪些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较高,实在是件麻烦事,不可能每顿饭之前都拿出嘌呤含量表仔细对照。这里有一个诀窍——只要少吃或不吃重口味的食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嘌呤的摄入。海鲜、肉类、酒类、浓汤、菌菇类以及蔬菜中的韭菜等,均属于口感佳美或气味浓烈,因而嘌呤含量较高,日常饮食中要少吃或不吃。当然,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判断方法。如果条件允许,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去医院看营养门诊,临床营养师可根据具体病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真正因为严重的代谢缺陷而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只占很小的比例,大多数都是由于超重或肥胖。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土壤。基于这样的判断,积极减肥、控制体重,才是从根本上改善高尿酸症状的举措。

Friday, March 16, 2012

能杀死体内癌症细胞的食物

体内排毒时间表

Monday, March 12, 2012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界定手机为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定义为 “可能致癌” 的物品,称其与神经胶质瘤(一种脑瘤)有关联。这也是世界卫生首次为手机辐射定性。一时间,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WHO估计目前全球有50亿手机用户,早在去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就已突破7亿。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有关手机辐射危害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下。

2009年,瑞典及多个欧洲国家研究发现,用手机10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脑癌和口腔癌的危险。荷兰研究显示,手机辐射与失眠、老年痴呆症、儿童行为问题、男性不育等有密切关系。2010年3月,英国一名癌症专家通过研究得出惊人结论——使用手机致死人数将超过吸烟。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手机对健康危害的最严重警告。今年年初,法国和德国则警告人们不要过度使用手机,尤其是儿童。

关于手机致癌的结论,也有不少专家持保守意见,英国癌症研究所的卫生信息部负责人埃德•勇说:“现有研究都还未找到手机和癌症之间的必然联系,不足以得出强有力的证明。”

调查还发现,使用手机的人群中发生脑瘤的风险,与未使用手机发生脑瘤的风险类似。虽然目前为止,手机致癌还只停留在 “可能” 的层面上,但WHO做出这样的裁定,说明手机和癌症确实存在一定联系,“这一划分和发现手机对健康的潜在后果,对长期的研究非常重要。” IARC主管克利斯朵夫•瓦尔德说。

低辐射手机排行榜(瓦/千克)
LG Quantum 0.35W/kg
卡西欧EXILIM(无线版) 0.53 W/kg
Pantech Breeze II 0.55 W/kg
三洋 Katana II 0.55 W/kg
三星 Fascinate(无线版) 0.57 W/kg
三星Mesmerize 0.57 W/kg
三星SGH-a197 0.59 W/kg
三星Contour 0.60 W/kg
三星 Gravity T 0.62 W/kg
摩托罗拉 i890/三星SGH-T249 0.63 W/kg

高辐射手机排行榜
摩托罗拉Bravo 1.59 W/kg
摩托罗拉 Droid 2 1.58 W/kg
奔迈Pixi 1.56 W/kg
摩托罗拉 Boos 1.55 W/kg
黑莓 Bold 1.55 W/kg
摩托罗拉 i335 1.55 W/kg
HTC Magic 1.55 W/kg
摩托罗拉 W385 1.54 W/kg
摩托罗拉 Boost i290 1.54 W/kg
苹果iPhone 4 1.17 W/kg

手机天线辐射最大,其他依次为听筒、键盘和话筒。其实,手机本身并不会伤害人体健康,罪魁祸首是手机释放的辐射。

一位业内的资深电磁环境专家指出,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线部、听筒部、键盘部和话筒部。手机的辐射主要来自天线,包括外置天线和内置天线。辐射的强度跟手机和人体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远一倍,辐射衰减十倍;距离缩短一倍,辐射强度增加十倍。

另外,从天线的位置看,外置天线的辐射比内置的要大。直板机的天线离头部最近,所以它的辐射最大,翻盖机的天线离头部最远,所以辐射较小,滑盖机介于两者之间。而手机的功能多少,则对辐射强度没有影响。

另外,每款手机的辐射量也不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最近刊登了手机辐射量排行榜。表格中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是每公斤体重吸收的辐射量。当然,这些都是估计数字,实际的辐射吸收量还要取决于使用方法、运营商和环境等。

美国《悦己》杂志最新刊文教你如何将手机辐射危害最小化。

1.用耳机
用耳机虽不能直接 “消灭” 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手机距离头部越远,大脑受到的辐射影响就越小。距离手机天线越远,身体接受的辐射量就越低。

2.发短信比打电话辐射小
短信交流可大大减少头部和身体所接触的手机辐射。男性发短信时,不要将手机置于双腿之间。大量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伤害精子活力,但对女性卵巢影响不大。

3.打电话常换手
长时间打手机时,最好左右手经常交替。

4.别在封闭空间打手机
不要在电梯、火车、地铁等相对封闭空间打手机。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5.信号弱时别打手机
当信号弱的时候,或者在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上的时候,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更强。

6.别用手机煲 “电话粥”
长时间通话,最好使用座机。研究发现,使用手机通话2分钟后,脑电波受到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个小时。

7.智能手机辐射较大
智能手机内置无线装置,其产生的辐射比手机更强,因为这些设备主要靠电池驱动才可接收电子邮件、上网等。因此,尽量少用手机上网。

8.拨号后,伸展手臂
手机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最强,因此接听或者拨打手机之后,最好伸展手臂,让手机远离身体,稍等片刻再通话。

9.别将手机放进裤兜
研究发现,经常将手机放在裤兜的男性,其精子数比正常男性少25%。手机辐射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男性*最容易受手机辐射伤害。

10.别将手机带进卧室
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边。辐射会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既影响睡眠质量,又会加速人体自由基的破坏作用,最终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参考:http://www.cancer.gov/newscenter/pressreleases/2011/IARCcellphoneMay2011
http://www.mmfai.org/public/docs/eng/MMF_PR_310511_IARC.pdf

Tuesday, August 2, 2011

Sugar Content

WHAT A UNIQUE WAY TO PRESENT THIS...

Someone ought to get an award for this.

We know the facts, but this brings it into perspective quickly, doesn't it?

Each cube is a teaspoonful.





































藥瓶中的乾燥劑

和信藥劑科組長姜紹青答覆、黃筱珮採訪

問:網路上有一則消息說:根據美國國家藥典(USP)規定,藥品一旦開罐,罐內所附的棉花和乾燥劑,就必須立刻丟棄,否則它們會因吸附水氣,成為藥罐內的一項污染源!我從未聽聞這項「常識」,還以為乾燥劑可以繼續保持藥品乾燥,請問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

答:是的,藥罐內的棉花和乾燥劑,在開罐後就必須立刻丟棄!否則可能吸附水氣,讓水氣留在藥罐內,反而易使藥品潮濕變質,而國人對這個常識相當缺乏。

藥罐未開封前,放置棉花的用意有二,一是避免運送過程的碰撞,讓藥品粉化,二是阻止水氣進入;乾燥劑則是防止若有少量水氣進入藥罐時,可將其吸附。但藥罐一旦開封,這兩個「幫手」反而會變成吸附水氣的「兇手」,最好把它們丟掉,別繼續放在藥罐裡。

藥品怕光照、潮濕、高溫,一旦開封後,最好能夠放在乾燥箱內,是最理想的保存方式。最忌諱放在浴室、廚房等地方,這些潮濕的場所容易使藥品壞得快。有些民眾喜歡把藥品冰在冰箱內,不過,除非是強調需要冷藏的特殊藥品,一般藥品並不建議放冰箱;因一旦拿出來服用,忘了放回去,更容易潮濕。

還要提醒的是,藥品開封後最好盡速服用,不要長期存放。要注意的是,藥罐上標示的保存期限是「未開封」狀態下的期限,一旦開封後,保存期限就會縮短;因此,吃不完的藥別因為怕浪費而留下來,因為吃了變質藥品不但不會治病,還可能傷身。